2019年6月14-16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生物物理学会、长春应化所先进化学与生物医学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十三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生物物理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前沿应用”分论坛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举办。吉林省生物物理学会会长李正强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董绍俊研究员、长春应化所副所长逯乐慧研究员、长春应化所科研一处王鑫岩处长等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吉林省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晓辉研究员主持。
论坛首先由长春应化所副所长逯乐慧研究员致开幕词。逯乐慧副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吉林省科协对我省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希望与会专家、老师与同学充分利用本次论坛,深入交流,拓展思路,促进我省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
随后王晓辉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长春应化所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的历史与发展,并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内各个课题组的最新进展。
论坛首先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茂君作学术报告。恰逢杨教授课题组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关于ATP合酶研究的论文于13日夜间上线,与会老师与同学有幸在第一时间聆听了杨教授对本工作的详细介绍以及其本人的科研体会。杨教授鼓励与会老师与同学要勇于挑战权威,勤于思考,静下心来做学问。
线粒体呼吸链研究是众多顶尖科学家一百多年以来一直苦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杨茂君教授研究组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确立了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杨茂君教授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性,其所提出的全新的电子传递理论和发现的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复合物全新构成形式,不仅有助于解释已经积累一百多年的生化数据,而且为针对线粒体呼吸链药物开发研究,攻克人类线粒体呼吸链突变所导致的近百种疾病,例如阿兹海默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的发生、发展及可能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系列研究成果被《细胞》出版社评为2016中国年度论文及中国科协生命科学领域201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随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国辉研究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生物体系多尺度模拟的理论方法发展与应用的研究。李国辉课题组长期聚焦在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动态模拟、机理解析以及理论预测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创新的方法学和应用研究。理论方法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新型高精度粗粒化分子模型;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细胞膜磷脂分子的高精度全原子可极化模型,实现了软硬件加速方案相结合的高效全原子可极化力场模拟新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蛋白质振动熵全原子计算方法与粗粒化计算方法之间存在高度线性关系。理论预测方面,提出了新的计算策略,成功预测了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生物活性小分子的新功能,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验。
李国辉研究员在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课题组及其合作者近期向《自然》杂志投稿的关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抑制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肺癌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一旦转移,临床上往往无计可施,导致其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深入理解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肿瘤早期转移的发现,还将为肿瘤转移的阻断提供新的策略。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糖醛酸代谢通路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c)抑制肺癌转移的新功能及作用机制,为肺癌转移的监测和阻断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翱研究员介绍了新药研究中的药物化学探索。其详细介绍了课题组从“me too”到“me better”到最终的“me first”的新药研制历程。张翱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尤其注重药物优化设计方法的突破实现药物创新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内国际专利50余项,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科院 “个性化药物研究”战略先导项目等,主导研发的2个1类新药正在进行临床I期研究,多个候选新药正在进行早期或系统临床前研究。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室副主任赵勤实研究员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首先向与会者科普了天然药物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史等,然后介绍了自己扎根云南,围绕西部及云南省特色植物资源的科研生涯。赵勤实研究员针对红豆杉属、鼠尾草属、荚蒾属、蕨类植物等50多种植物,分离出1500多个化合物,并发现400余个新化合物。
中午,与会老师与各位专家共进午餐,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探讨。
下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阮科教授开始。阮科教授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在药物片段筛选中的应用,其研究指出,核磁共振可用于检测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排除假阳性结果。该方法已用于基于片段的活性小分子的筛选优化与抗肿瘤增殖/迁移的功能研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副主任云彩红教授介绍了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其课题组针对该问题的药物设计策略。同时,云教授还颇有感触地提到病人及其家属调研疾病相关文献并与其深入交流的事情,病人的求知欲和求生欲不断激励着云教授在抗肺癌药物研发领域奋勇前行。
最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华东理工大学李剑教授系统介绍了我国高校药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李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介绍了其课题组的新药研发历程以及专利转让过程中的各种插曲。
会后,各位专家与与会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讨论由张翱研究员主持。大家深入探讨了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以及天然药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专家们对与会老师各自课题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指导。虽然会议期间长春极端天气频繁,但大家仍然冒雨前来参会。本次会议除邀请嘉宾7人外,还有与会老师31人,学生46人,分别来自于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长春师范大学、北华大学等长春及周边各个高校。与会者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会议能邀请本领域国内乃至世界的一流学者齐聚长春实属不易。组织者在每个报告后预留了充足的讨论时间,并为与会老师提供多种机会与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探讨,为与会老师搭建了一个高效建立高质量学术社交网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