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王晓辉研究员邀请,浙江大学李浩洪教授到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The Neural Mechanism of Behavior Plasticity”的精彩报告。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组长王晓辉研究员为李浩洪教授颁发证书。
李浩洪教授主要从生物的本能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出发,阐述了行为可塑性的神经机制。李浩洪教授首先介绍了导水管周围灰质(LPAG)神经元群集以模块化的方式编码动物的捕食过程的机制。研究发现,LPAG神经元形成多个控制捕食的电活动集群,编码行为过程中的各个模块,这些指令模块形成更高级的序列指令,指导捕食行为的动作序列。随后介绍了奖赏缓解抑郁样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发现当给予小鼠厌恶性刺激如电击,会激活小鼠无名核(SI)兴奋性神经元投射到外侧缰核(LHb)的神经纤维。当给与小鼠奖赏性刺激例如糖水,会抑制该神经环路。但是当同时给与奖赏和惩罚刺激时,该神经环路对奖赏的反应抑制了对惩罚的反应,表明长期奖赏的给予可以模拟化学遗传学抑制SI-LHb神经环路进而改善抑郁样行为。随后李浩洪教授还参观了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实验室,并与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浩洪教授于2010年获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4年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工作,2014年入选为湖北省“楚天学子”特聘教授;现为浙江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前沿融合中心教授,中国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中国麻醉协会专业委员。2014年回国后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包括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培养项目与面上项目,曾获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近年来研究工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 Neurosci., Neuron., Nat. commun., Sci. Adv., Cell Reports, Curr. Biol.等杂志上。长期担任相关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审稿人。